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2年11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聖公會聖匠中學 - 2022年11月

年青校友榮獲一級榮譽成績畢業 返回母校任教 助師弟妹發展所能


聖公會聖匠中學一直堅守「忠誠勤勞」的校訓精神,時刻緊貼時代需要,帶領教學團隊持續優化課程教學,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,且在師長的愛與關懷下健康成長,昂首闊步開展光明人生。吳嘉鳳校長堅信為師者應摒棄個人經歷,以將心比己、設身處地的態度了解學生的想法,從而制定適切的教學方法,摸索個人特質。

校友回校任教 助師弟妹發展所能

近年,經過母校的栽培,不少於學術成就上表現出色的校友都回到母校執起教鞭,希望藉由昔日經歷,協助師弟妹面對成長路上的波瀾與巨浪,引領其無畏困境。吳校長笑言:「校友們帶着教育的滿腔熱誠回到母校,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,是對學校教學的極大鼓舞。」學校擁有良好師資,師生關係亦師亦友,不少老師在校任教多年,平均教學年資達17年。

學校精英班本年度香港文憑試成績突出,有分別13科合格率更介乎96-100%,包括中文、數學、通識、物理、中史、資訊及通訊科技、組合科學(生物)、設計與應用科技、旅遊與款待、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、中小企創業實務、時裝形象設計、室內設計。大專課程取錄百分率更高達88%,讓更多學生得以踏上深度探究的道路。

提高學習動機 與學生邁步向前

多年來,學校積極革新求變,優化校內設備,設立健身室、多媒體製作中心、資訊科技研習中心、升學及就業輔導室、香草園等特別學習場所;同時善用優質教育基金的撥款,在STEM 課程中引入編程學習元素,讓學生全面掌握科創新知,迎接未來社會。

教學團隊悉心設計校本教材和教學活動,以不同提問技巧誘導學生思考,加強課堂評估與反思,貼合學習需要。學校更開設針對性課後小組,包括「課後新移民輔導班」、「公開試輔導班」及「中一、中二課後功課輔導班」,同時善用教育局的津貼撥款和校外機構的資助,藉以拓展課外活動的種類,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。

推展愛的教育 培養奮鬥精神

學校設有多元化的獎勵制度,鼓勵學生以正面思維反思自身的行為表現。吳校長表示:「校本特色獎勵機制能夠鼓勵同學彼此欣賞,建立成長的自信,以及對學校的投入感,並種下奮鬥的決心。我常常都跟學生說:『人距離成功其實永遠只是差那一點點,只要願意再努力一點點就必定會成功』,藉此勉勵同學遠離惰性,提起精神,向標杆直跑,建立自強不息的人生。」學校更巧心設立「躍進獎學金」,摒除成績分數,由班主任就行為和學習態度選出傑出學生,嘉許學生力求進步的良好態度和意志,從而肯定「努力」的重要性。

注學習多樣性 設三層支援網絡

學校相信每位孩子均受神的關顧,定必有其個人專長,只要循循善誘,總能綻放光芒。特殊教育統籌主任洪少萍老師表示,近年學校致力平衡校內不同學習需要,積極進行融合教學,希望透過師生、專業人士與家長四方合作,讓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能接受平等的學習機會。校內的三層支援網絡先由班級和課業上的做起,學校設立特殊學習需要補課班加強支持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,同時亦以小組活動鍛鍊學生的社交能力,讓他們能透過不同的活動,建立個人興趣,並「以強帶弱」,將所獲的成功感轉移到學術層面。最後,學校的各部組會針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聯手協作,除了糾正學生的行為外,亦會進一步支援其情緒健康和加強訓練,並為學生制訂「個別學習計劃」。在第三層中,學校投入大量資源,邀請校本言語治療師、駐校心理學家、駐校社工等專業人士介入個案,並針對性地與學生和家長一起訂立個人成長計劃和發展目標,每年進行3次檢討,系統化地支援特殊需要的學生。

吳校長指出:「我們認為跨部門共同策劃全校性的學習活動和教學方針尤為重要,因為所有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需要,就算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中也有資優生,所以每位同學均會在學期末收到『學習支援擇要』,讓學生和家長都會充分了解個人學習進度。」

教育傳媒

吳嘉鳳校長 吳嘉鳳校長
吳嘉鳳校長堅信為師者應摒棄個人經歷,以將心比己、設身處地的態度了解學生的想法,從而制定適切的教學方法,摸索個人特質。 吳嘉鳳校長堅信為師者應摒棄個人經歷,以將心比己、設...
學校積極革新求變,優化校內設備,設立健身室、多媒體製作中心、資訊科技研習中心、升學及就業輔導室、香草園等特別學習場所;同時善用優質教育基金的撥款,在STEM課程中引入編程學習元素,讓學生全面掌握科創新知,迎接未來社會。 學校積極革新求變,優化校內設備,設立健身室、多媒體...
學校設有多元化的獎勵制度,鼓勵學生以正面思維反思自身的行為表現。 學校設有多元化的獎勵制度,鼓勵學生以正面思維反思自...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返回上一頁